陶艺动态

【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开通】 近年,紫砂艺术品收藏热持续升温,但受其价值无形因素的制约,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融资难问题。2013年,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顺应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培育文化产业增长点,成立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品的生产、流通、收藏、鉴定等业务。2015年1月,该公司与中国民生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无锡分行联合开展紫砂艺术品质押融资业务。该公司依托在鉴定、评估等方面的优势,对社会机构、收藏家、紫砂从业者的紫砂艺术品作出专业鉴定和评估,经过其鉴定和评估的紫砂艺术品即可作为抵押物申请三个银行的贷款。

 

【陶艺作品亮相“素博会”】 4月29日至5月3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李守才等75位陶艺家创制的80余件反映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佛学禅意元素的陶艺作品,在佛光祖庭宜兴大觉寺主办的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上展示。作品包括了紫砂、均陶、彩陶和青瓷,有壶、瓶、缸、盘和雕塑等不同类型,其中汪寅仙的“佛光”壶、邱玉林的“禅”彩陶罐、李守才的“群欢”均陶瓶、顾治培的“莲花”壶、倪顺生的“红袍佛缘”壶、桑黎兵的“随缘”壶等作品突出体现了陶瓷艺术与佛教文化的交流融合。7月,精选出35件作品在扬州市鉴真图书馆美术苑举办“三阳和谐·善美陶都”宜兴陶艺精品展。

 

【云平台技术为紫砂壶特制“身份证”】  紫砂艺术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由上海优尼客物联网有限公司和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该技术综合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基于中超发明专利保护的紫砂壶物理特性的全息数字防伪等技术,通过采集每把紫砂壶的物理特征,给予每把紫砂壶独一无二的身份数据,纳入一个公共服务的权威数据平台。用户可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接入,随时随地查询这些紫砂壶“身份证”。2015年4月中旬,紫砂艺术全息数字防伪服务云平台技术成果通过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定。该技术中,紫砂作品物理特征空间尺寸的数字化转换,采用了国际先进技术,对物体三维自由曲面空间外形、结构及色彩进行精确测量。数据采样速率能够达到每秒完成几万至十万个点的数字化,精度可达0.01毫米,如此所取得的数据具有不可复制性,可杜绝仿冒、山寨等现象的出现。这一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将科技与传统紫砂文化产业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紫砂艺术品溯源论真问题,为紫砂作品交易活动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数字化防伪认证保障,规范紫砂壶的流通行为。

 

【两个陶瓷企业入选首批“江苏老字号”】 3月起,省商务厅启动“江苏老字号”认定工作,并出台认定规范。要求申报的企业创立满50年、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等。5月,经企业自愿申报、各地商务局推荐和评审后,评选出入围企业180个,入选企业84个,其中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入选。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的“艺萃”牌彩陶创立于1860年,已有150余年历史;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的“方圆”牌紫砂创立于1954年。近年,两个企业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加快创新发展,提高传统工艺的科技含量,让老品牌日益焕发出新活力。

 

【中国紫砂母亲壶博物馆在辽宁营口成立】 5月,中国紫砂母亲壶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颁奖典礼在辽宁省营口市举行。中国紫砂母亲壶博物馆坐落于该市鲅鱼圈文化街,是国内首个以弘扬母爱、感恩母爱、传承母爱的紫砂“母亲”壶艺术品及其他紫砂艺术品为主要馆藏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一个母爱文化的传播教育基地。馆内分序厅、缘起熊岳母爱盈怀、独具匠心紫砂传情、文化交融天下同心、休息接待区和主题产品展示区6个部分。博物馆馆藏丰富,既有“母亲”壶设计评选获奖作品、近现代紫砂艺术品,也有涉及母亲题材的书画、陶瓷等艺术品,更有雕塑群演绎紫砂壶练泥、成型、烧成的过程,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了紫砂文化。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揭晓,宜兴陶艺人陆德祥的“望儿山”壶、王宁羡 “母子情”壶等一批作品获奖。

 

【“壶乐汇”为紫砂界引进创客理念】 为实现紫砂壶艺创作模式、营销模式、合作模式的创新,6月,由紫泥公社创办的宜兴壶乐汇创客空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壶乐汇”)成立。该公司是全市及紫砂行业首个“创客”项目,注册资金1000万元,一期场所300平方米,为每位入驻创客提供创作空间。在孵化阶段,入驻者无上缴费用,可无偿使用“壶乐汇”提供的公用设施。创意产品诞生后,入驻者可以自由选择市场推广方式。既可作为自由型创客自行推广,也可以与“壶乐汇”签约合作,由“壶乐汇”宣传推广和营销。8月,“壶乐汇”第一款创客作品“相和曲”系列紫砂套壶在中国陶都陶瓷城博览中心发布,并同步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哈尔滨5个城市的销售网点发布。该系列紫砂套壶以《相和歌辞·相和曲》为创意,以莲花为造型,精选5种颜色的紫砂泥料,由杨雯丽、王可可等五人设计制作5把各具“莲”态的紫砂壶,取名为“和合”“和悦”“和乐”“和美”和“相和”。

 

【市陶协陶刻分会成立】 陶刻是宜兴陶瓷艺术的主流装饰手法。近20年来,陶刻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文化内涵深厚,促进了宜兴陶瓷文化的繁荣发展。全市陶刻从业人员众多,陶刻门类齐全,艺术风格多样。7月,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分会在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成立并揭牌。陶刻分会旨在建立一支专业、规范、完善的陶刻研究和创作队伍,为陶刻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陶刻艺术的健康协调发展。陶刻分会由程同德、范建军任名誉会长,徐秀棠、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鲍仲梅、沈汉生任顾问,蒋琰滨任会长,吴贞裕、汪成琼、孔良法、何忍群任副会长,王明康任秘书长。

 

【徐汉棠教育基金捐出首笔爱心款】 徐汉棠,1932年5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他在紫砂艺术创作之余还热心公益事业。1992年,捐资10万元成立“顾景舟、徐汉棠教育儿童奖励基金”。2006年,捐资10万元给宜兴市慈善会丁蜀分会。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捐资2万元。2014年9月,出资1000万元,成立丁蜀镇徐汉棠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是全市首个个人捐资冠名、基金化运作的公益性慈善组织,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和其他教育公益事业支出。2015年8月,基金会捐出了第一笔30万元爱心款,市丁蜀高级中学和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的60位应届高考生每人收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或奖学金。

 

【“百年景舟”纪念音乐会在中国台湾举办】 9月,为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百年景舟”纪念音乐会在中国台湾彰化县大叶大学举办。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梅中华,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鲍志强、顾绍培,省工艺美术大师周尊严等赴台参会,中国台湾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台湾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黄光男、大叶大学创始人叶松根和校长武东星等知名人士、紫砂爱好者及顾景舟生前好友共360余人出席了音乐会。音乐会上演的节目有独唱《紫玉金砂》、管乐演奏、钢琴独奏等。其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传人周桂珍回忆了顾景舟大师生平。大叶大学董事长、著名紫砂收藏家黄正雄对宜兴与台湾两地的紫砂文化交流给予高度评价。台湾紫砂文化学者黄怡嘉女士从学术角度对顾景舟紫砂艺术进行评析。宜兴市政府与大叶大学互赠纪念品,市陶瓷协会与大叶大学艺术学院签订了陶瓷文化交流协议。

 

【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宜兴是紫砂艺术的发祥地,千百年来,紫砂艺术在宜兴大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仅培植了丰沃的紫砂艺术土壤、铸就了享誉世界的民族瑰宝,还造就了一批成就卓著的紫砂艺术大师,他们默默耕耘、皓首创作、勇于创新,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顾景舟大师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倾毕生精力于紫砂陶艺,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创作了一大批紫砂传世作品,培育了一大批紫砂中坚人才,展现了“承前启后、传艺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的景舟精神,在近现代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10月,“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丁蜀镇召开,宜兴市市领导及顾景舟大师的朋友、亲人和徒弟等300余人出席活动。顾景舟徒弟徐汉棠、孙女顾心瑜等分享了和大师在一起生活工作的点滴回忆。会上,表彰了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获金、银、铜奖及荣誉奖的选手,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主编的《百年景舟征文选编》首发。

 

【中超利永紫砂藏品特展举行】 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为江苏中超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3亿元,是集艺术创作、文化传播、艺术品流通于一体的产业聚合平台。2015年5月,公司斥资1.04亿元收购28把顾景舟的紫砂壶,成为国内顾景舟紫砂壶藏品最多的公司。10月,为缅怀顾景舟遗风,追慕大师风范,让更多的藏家壶友近距离一睹顾老巨作真容,感受大师精湛壶艺与艺术魅力,纪念顾景舟大师诞辰100周年·中超利永紫砂藏品特展在利永紫砂艺术创意产业园举办,展出紫砂七大老艺人存世精品、紫砂名家作品、当代大师力作以及中青年实力派新作100余件,其中顾景舟作品50件,为历年来顾景舟作品最多的紫砂名品展。

 

【“谈青窑艺”暨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开业】 宜兴青瓷是宜兴瓷业的先驱,始于商周,盛于两晋,几度凋零,也几度兴茂。20世纪60年代后,宜兴青瓷曾经复兴发展创造过一段辉煌,后由于各种因素,传承再次被中断。2007年年初,谈志坚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大专院校合作,在原料釉料、器型设计、成型制作、装饰手法、烧制技艺等方面大胆探索,突破并丰富了宜兴青瓷的制作技艺,开发研创成功800余种艺术品,形成了“谈青窑艺”品牌。2015年10月,“谈青窑艺”暨宜兴青瓷艺术研究院开业,200余位嘉宾出席开业庆典活动,顾绍培、邱玉林、李守才等7位陶艺大师被聘为艺术顾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于富春女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尹安石先生等8位艺术家被聘为研究员。

 

【顾景舟艺术馆开馆】 2013年8月起,为弘扬“景舟精神”,缅怀大师风骨,宜兴陶瓷博物馆启动顾景舟艺术馆筹建工作。2015年10月,顾景舟艺术馆建成开馆。艺术馆建于宜兴陶瓷博物馆内,设展厅8个,展出面积400平方米,从“艺术人生”“卓越成就”“作育英才”“深远影响”等方面展示顾景舟的生平事迹,并展出景舟“石瓢”壶、景舟“提璧”壶等精品紫砂作品30件,以及顾景舟生前的生活用品、手稿字帖、制壶工具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为艺术馆创作了顾景舟胸像,葛陶中、张红华、谈志坚、尹安石等陶艺家也为艺术馆捐赠了作品。


【宜兴小窑青瓷专业合作社成立】 丁蜀镇建新村有专业生产青瓷的企业和家庭作坊10余个,从业人员200余人,形成了集采泥、练泥、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青瓷产业链,是宜兴初具规模和特色的青瓷专业生产基地。10月,宜兴小窑青瓷专业合作社在丁蜀镇建新村小窑墩青瓷窑遗址揭牌成立。合作社旨在继承青瓷传统技艺,弘扬青瓷文化,搭建交流沟通平台,让更多村民加入青瓷生产的行列,打造“一村一品”青瓷特色文化品牌。合作社成立同日,还举办了青瓷作品展和召开了宜兴青瓷发展座谈会。

 

【顾景舟“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拍卖成交】 顾景舟(1915—1996),男,宜兴人。他在壶艺上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广泛,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被称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作品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1955年,应人民大会堂定制,作为对新中国的献礼,顾景舟创作了紫砂花器“松鼠葡萄”十头套茶具。此套茶具为一壶、一缸、四杯、四托。整套茶具选泥一色,构思新颖,工艺独到,充满着浓郁的自然意境。其中,茶壶别致趣雅,圆润中带有几分诱人的可爱;壶盖如帽,内有篆书印款‘景舟’二字,顶部置一卷曲的葡萄枝为钮;壶身起唇口,鼓腹,树枝作壶流,树藤作壶把,虬枝弯折,生机勃勃,木理瘿结刻划清晰逼真。葡萄枝叶自壶把、壶流、壶钮蔓延生长,依附全身,枝头上圆雕的松鼠,或奔或急停,觅食葡萄,憨态可掬,惟妙惟肖。茶缸周正浑圆,小圆唇,鼓腹圈足,两段葡萄藤对称为耳,形似明代流行的玉质耳杯。缸盖与茶壶盖形制相同,状如檐帽,亦以一节枝干为钮。枝干与器身衔接流畅,葡萄果叶悄然生长,松鼠嬉戏其中,妙趣天成。四杯、四托如出一辙,蜿蜒折枝贴附,葡萄沉甸欲坠,松鼠攀藤而至。作品造型、装饰风格统一,营造出一个惬意、和谐、天然成趣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2015年11月,在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献礼”专场上,该套茶具以80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以9200万元成交,成为顾景舟名壶拍卖最高纪录。

 

【中国陶艺大师评选操作考核在宜兴举行】 2003年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组织开展四年一届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活动。2014年4月,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在宜兴召开。会议决定,新一届陶艺大师须具备从业25年以上、拥有省级陶艺大师身份4年以上等6项条件,并决定首次增设实际操作考核内容。2015年12月,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实际操作考核在宜兴举行,江西、江苏、北京等19个省(市)的183位省级工艺美术或陶瓷艺术大师集中宜兴现场同台竞技。实际操作考核项目分雕塑、制壶、刻瓷、拉坯、刻划花、刻坯、釉上彩绘、釉下彩绘、颜色釉装饰、日用陶瓷器形设计或装饰设计11大类,由中国陶协选派的专家组现场评分。江苏省包括宜兴市的18位省级工艺美术或陶瓷艺术大师参与了制壶、瓷艺、雕塑类现场操作。


回到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