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近年,全国各大产区对传统的陶瓷历史文化都十分重视,陶瓷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了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015年1月,由宜兴陶瓷博物馆、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主办的宜兴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来自北京、南京、宜兴等地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作“宜兴窑系——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文化类型”的讲话,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了宜兴陶瓷行业传承发展的相关情况,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作《宜兴陶瓷文化工作近况及未来工作构想》的讲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高振宇、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艺乙等专家教授和宜兴的陶艺大师邱玉林、吴鸣等作了专题发言。
【宜兴陶瓷精品在全国展评中获奖】 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是国内最高档次、最具影响力的陶艺盛会,每四年举行一次。2015年3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在湖南省醴陵市举行。评比活动以创意·绿色·和谐为主题,汇聚了全国十大陶瓷产区和大专院校师生的作品3000余件,涵盖了陈设艺术、现代陶艺、日用陶瓷等门类。宜兴陶瓷产区的参展作品223件(套),包括陈设艺术类、现代陶艺类、日用陶瓷类,作品以紫砂为主,兼有青瓷、均陶和彩陶艺术品,体现了宜兴陶瓷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其中76件(套)作品获奖,在全国陶瓷产区中名列前茅。李守才和杨俊的“群狮争艳”钵、沈建强的“飘菊”茶具、沈建军和邱玉林的“汉龙”瓶等8件作品获金奖,范泽锋的“花开见佛”壶、吕俊杰的“生生不息”壶等24件作品获银奖,27件作品获铜奖,12件作品获优秀奖。
【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举办】 为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促进紫砂行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9月,市人社局、市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举办全市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1813余名紫砂艺人参赛。比赛规格高、参赛选手多、选拔范围广,参赛选手既有刚毕业不久的大中专学生,也有拥有几十年制壶经验的老艺人。制壶器型也囊括了光、花、方等器型。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大赛分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民间四组分期竞技,参赛人员均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创作。10月,经专家评审,分别评选出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其中,范泽锋、范黎明等4人获高级职称组金奖,史建中、蒋亚萍等9人获中级职称组金奖,方小利、高潮龙等18名选手获初级职称组金奖,万华萍、周文伟等10人获民间组金奖。季益顺、陈国良、吴培林、范伟群获特别荣誉奖。
【陶瓷文化高峰论坛在宜兴举办】 10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宜兴市政府主办,市陶瓷行业协会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陶瓷文化高峰论坛在紫砂宾馆举办,国内主要陶瓷产区及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引领陶瓷产业发展,产业促进陶瓷文化繁荣”主题开展专题演讲和互动研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傅维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立军出席论坛。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博士生导师王建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等分别就“陶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在宜兴的实践与思考”“大文化格局中的陶瓷文化定位”“社会的转型与陶瓷手工艺的复兴”作专题演讲。随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张守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山东艺术学院美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薛慧志等五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互动。
【“新浪杯”玩壶斗趣大会在宜兴举行】 为弘扬宜兴紫砂文化、打造紫砂交流和推广的平台,营造以壶会友、结缘宜兴的好机会,10月,“新浪杯”玩壶斗趣大会在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活动由第八届陶文化节组委会、新浪网主办,吸引了北京、武汉、南京等地的80余名紫砂爱好者和玩家相约陶都,分享藏壶的故事、养壶的经验和爱壶的心得。最终,由顾绍培、程辉等陶艺大师和台湾收藏家吕一让组成的评审组对入围的紫砂壶分光器、花器、筋纹器进行综合评定,评出金奖1个、银奖2个、优秀奖3个。
【“宜兴窑系”学术观点首次提出】 “窑系”是建立在“窑”基础上的一个特定文化体系。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八大“窑系”均以瓷器为代表。宜兴有着7000年的制陶史,陶器制作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代有新品、匠师辈出,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外闻名的陶都。宜兴陶瓷门类众多,品种齐全,除了以紫砂为代表的艺术陶瓷外,还拥有工业特种陶、园林建筑陶、特色耐火器材和日用陶瓷等。近年来各类相关的大型学术论坛先后在宜兴举办,使业界、学术界专家对宜兴窑有了一定的认识。10月,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陶瓷博物馆和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宜兴窑系”专家论坛在宜兴举办,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南京大学、省社科院、上海市社科院等国内陶瓷行业、陶瓷文化的近100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对宜兴陶瓷7000年的发展脉络、历史沉淀、独特工艺和杰出成就进行梳理和论证,与会专家认为宜兴陶窑体系是陶瓷界少见的文化现象,首次提出了“宜兴窑系”文化概念。
【“紫泥沉香”紫砂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 为深入研究宜兴紫砂历史,弘扬紫砂文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紫砂文化遗产,11月,由市政府、南京博物院主办,省考古研究所、市文广新局承办的“紫泥沉香”宜兴紫砂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南京博物院院长李民昌、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等嘉宾及台湾、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考古文博机构和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70余人参加活动。《中国文物报》和宜兴主流媒体作了报道。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宜兴紫砂器的文物价值、交流收藏和研究成果等展开学术讨论,并发表《宜兴紫砂陶器的起源及其发展》《蜀山窑紫砂器的材质特征》《管窥明清时期宜兴蜀山窑址出土紫砂壶标本制作工艺之演变》等研究成果。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宜兴紫砂器,烧制历史悠久,器物种类齐全,窑址分布广泛,紫砂标本堆积丰富。同时,宜兴紫砂器存世较多,不仅为宜兴紫砂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对宜兴紫砂文化传承扩散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悲鸿杯”紫砂艺术大奖赛举办】2013年11月,为弘扬“悲鸿精神”,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由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省陶瓷行业协会等主办,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宜兴市宝鼎文化艺术社等承办的“悲鸿杯”紫砂艺术大奖赛在宜兴举办。活动收到参赛作品近1000件,以壶、盘、瓶和雕塑为主。2015年7月,评选出获奖作品120件。其中,王永新、刘芳林等6人创作的“菊蕾”“竹趣”等紫砂壶作品获一等奖,王芳琴、许丽华等9人选送的“六方神韵”“扁石”等紫砂壶作品获二等奖,丁梦娇、陈敏俊等14人选送的“石瓢”“曲径幽鸣”等14个紫砂壶、紫砂盆作品获三等奖。所有获奖作品在中国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展出。颁奖仪式上,徐安碧、倪顺生、顾治培等15位宜兴知名陶艺家获“陶艺传承·桃李天下”特别荣誉称号,并向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捐赠了紫砂作品。
【日本“常滑烧”陶艺品在宜兴展出】“常滑”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当代“常滑烧”陶艺家中,以小西洋平大师为首,村越风月、四代山田常山等100余位艺术家保留了传统手艺匠心,传承和发扬了“常滑烧”陶艺文化。10月20日,日本“常滑烧”陶艺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展出日本陶艺品150余件。其中,有小西洋平创制的“地藏佛纯金彩”“自然釉十面切片”“般若心经纯金彩”等几十种茶壶器,村越风月的朱泥七福雕壶、朱泥玲光雕“达摩”壶,心田想的朱泥高把瘦身壶、朱泥后把茶壶套件,四代山田的朱泥后把“如意”壶、朱泥侧把“僧帽”壶等作品。
【第三届宏光紫气文化艺术节开幕】4月,由市文广新局、市陶瓷行业协会和凯宏堂艺术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宏光紫气紫砂文化艺术节在中国紫砂博物馆开幕。该活动是“茶禅四月到宜兴”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韩国、阿根廷等国家的陶艺家和国内院校的专家教授、陶艺家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当天,国际陶艺协会主席李·麦德曼博士等5位陶艺家向中国紫砂博物馆捐赠陶艺作品5件。作为艺术节子活动之一的“宏光紫气”2015国际陶艺作品展同时开幕,展出陶艺作品116件,其中外籍陶艺家作品68件,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陶瓷艺术风格。
【第四届国际盆艺节举办】 宜兴陶瓷花盆生产有600余年历史,所产花盆特别是紫砂花盆,因材质特殊、技艺精湛而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通过连续举办全国性花盆创新设计评比活动,新品佳作层出不穷,成为全国重要的陶瓷花盆产销基地。10月,“鉴云盆艺杯”第四届中国宜兴国际盆艺节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展出第九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中的盆艺精品佳作400余件。美国国际文化基金会中国区主席王强、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周光真、中国盆艺艺术设计大师林鸿鑫、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程永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马达及宜兴的陶艺大师汪寅仙、顾绍培等200余人出席活动。经专家评定,获奖作品90件,其中金奖获得者白雪峰、金小雅、吴奎等将获奖作品捐赠给中国紫砂博物馆。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国际盆栽艺术论坛、陶瓷花盆厂商联谊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