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始终把稳产保供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出发点,强化科技攻关,提升装备水平,科学组织生产,为农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供保障。小麦单产继续保持苏南麦区首位。全市小麦种植面积44.5万亩,总产量17.0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05%、2.8%;小麦亩产383千克,比上年增加5千克。油菜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量0.47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5.5%、14.5%;油菜亩产152千克,比上年增加2千克。水稻生产水平稳步提高,全年水稻种植面积45.09万亩,总产量27.5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14%、3.34%,水稻亩产609千克,比上年增加4千克。蔬菜播种面积26.2万亩,总产量60.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05%、2.12%。种植业设施装备水平提升,全年蔬菜保护地大棚面积1.72万亩,中、小棚面积1.7万亩,地膜覆盖面积2.94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8.46%、1.91%、0.5%。加大技术支撑力度,提高耕地质量,科学测报和防治病虫害发生。全年测土配方施肥87万亩,发放使用有机肥1万吨,粮油作物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408.22万亩。着力推进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农业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覆盖范围达58%。种植业农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全年实施各级例行监测10次、蔬菜样品276个,抽检合格率99.64%;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产35.12万吨,占种植业总产的31.9%。
【水稻亩产创历史新高】 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等举措,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水稻产量稳步提高。积极推广“武运粳23号”“武运粳30号”两个水稻主导品种,基本淘汰了产量逐年下降的原有品种。2015年建设的19个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核心示范方,单产均超过650千克的创建指标,并涌现了一批单产超800千克的高产示范田。10月,市农林局联合国家统计局宜兴调查队,在高塍镇徐家桥核心示范方进行现场实割实收,抽测的两块水稻田平均单产分别为818千克、850千克,水稻亩产创全市历史新高。
【作物抗灾补救和病虫害防治】 夏种水稻播栽后,遭遇持续降雨天气,稻田积水过多影响稻苗正常生长。6月,市农林局两次出台技术意见,指导各地开展以“一排”(排水)、“三补”(补肥、补药、补种)为主要内容的田间抗灾补救工作。秋收秋种期间,又遭遇恶劣天气,水稻收获腾茬推迟,麦油播栽季节延后。11月,市农林局分别出台技术意见和工作通知,督促指导各地突击抓好以水稻抢收、小麦抢种、麦油播后抢管的“三抢”工作,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目标提供保障。在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间,市农林局组织人员奔赴各镇(街道)、村组的田间地头指导防控技术。利用《宜兴农林》电视节目资源,制作防控技术专题节目连续播出,并制定“见花就打,盛花再打”的两次防控策略;发挥信息进村入户网络平台和12316短信平台优势,及时将防治短信发至各镇村种养大户,为主动防控赢得了时间。
【全省园艺工作会议在宜兴召开】 5月,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在宜兴市召开全省园艺工作会议,贯彻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全省园艺业和休闲农业工作,研究加快园艺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的举措,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园艺业发展重点工作。与会代表考察了全市“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阳羡茶产业园和洑西村休闲观光农业。2015年,全市园艺产业年产值达45亿余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1%,已形成太湖渎区精细蔬菜、南部山区经济林果、宜南林区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板块,园艺成为宜兴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会议期间,“江苏蔬菜园艺产销网(佳园网)”上线新闻发布。
【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 围绕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目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各方投入,推进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周铁、徐舍两镇全年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基地内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无锡市阳溪生态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集约化育苗试验示范基地,争取到60万元财政支持,建立育苗中心,填补了全市商品种苗集约化生产的空白。2015年,全市永久性蔬菜基地新建连栋大棚2000多平方米、钢架大棚400多亩,总投资500余万元。
【种植业“三品”认证】 按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稳步发展绿色食品,适度发展有机食品”的原则,为顺利完成到2020年种植业“三品”占比达55%的目标,针对宜兴市粮油、蔬菜认证率占比较低(分别为17.5%和13.9%)的状况,1月,召开“三品”认证推进工作会议,下达工作任务,发动企业申报,部署认证服务指导工作。至年底,全市种植业“三品”共有生产企业157个、产品46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8个,产量30.6万吨;绿色食品112个,产量4.29万吨;有机食品77个,产量0.23万吨。种植业“三品”总产35.12万吨,占全市农产品总产的31.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认定无公害种植业产地42个,新增粮油产地面积13.5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面积1.2万亩。
(章鹤)